時間:2025-05-01 18:09 來源:投資界 閱讀量:12656
據港交所文件,4月28日,湖南鳴鳴很忙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鳴鳴很忙的成立源于2023年“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成立于2019年)的合并。同樣是2023年,“量販零食*股”萬辰集團也完成了對好想來、來優品、吖滴吖滴、陸小饞等多個量販零食品牌的收購,并在同年9月宣布將前述四大品牌合并為好想來。若鳴鳴很忙成功上市,量販零食行業通過“整合”路徑對推動門店規模與市場份額躍升的有效性將得到進一步驗證。
“整合”趨勢之外,下沉市場也成為量販零食的肥沃土壤,其消費潛力與低競爭密度都為鳴鳴很忙的擴張提供了空間。隨著下沉市場零售業態的成熟和升級,以專賣店為代表的更貼近消費者、更便利的零售業態,正逐步成為休閑食品飲料零售行業的發展方向。這些小型業態更契合消費者對易觸達、便捷和靈活購物體驗的需求,推動休閑食品飲料零售行業在下沉市場的高速發展。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鳴鳴很忙共有14394家門店,覆蓋全國28個省份和所有線級城市,其中約58%位于縣城與鄉鎮。其加盟商數量也從2022年的994家增加至2023年的3377家,并進一步增加至2024的7241家。
但量販零食加盟商數量的激增也引發了市場對于加盟管控問題的擔憂。需警惕高速擴張下的系統性風險。如何實現從“規模驅動”到“效率驅動”的轉型,是鳴鳴很忙需要投入精力的長期功課。
據虎嗅此前的報道,鳴鳴很忙正在進一步強化對加盟商的培養和管理從而進一步提高效率?!坝袆e于部分區域便利店的松散型加盟,鳴鳴很忙屬于強管控型加盟體系?!标P于如何保障加盟商利益,公司通過直連廠商壓縮中間環節,依托36個倉庫、300公里倉儲輻射圈與24小時物流體系,將存貨周轉天數壓縮至11.6天。由此節省的成本直接轉化為對消費者和加盟商的價格讓利。
但量販零食通過壓縮中間環節實現的低價,是否會讓行業陷入低價陷阱,未來如何突破同質化競爭等問題,仍待市場驗證。就目前來看,鳴鳴很忙采取的“高質價比+高頻上新”策略的有效性效果顯著。截至2024年底,在庫SKU數量3380個,其中約25%為定制化產品,在產品包裝規格上,超4成產品采用散裝稱重的形式,提升了品類靈活性和嘗新友好度。單店SKU數量一般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規模商超的2倍。每月上新百款產品,增強了消費者粘性。
在兩個月前的2025省錢戰略發布會上,鳴鳴很忙介紹了即將在2025年全面鋪開的雙品牌3.0店型。將在原有SKU基礎上新增百貨日化、文具潮玩、烘焙、雞蛋等多元化產品,增設鮮食和低溫凍品專區。每月上新百款產品,增強了消費者黏性。
雖然加盟商群體龐大,但據招股書披露,鳴鳴很忙的收入體系并非“品牌方賺加盟費”的傳統邏輯。數據顯示,2024年其99.5%收入來自向加盟店和直營店銷售商品,加盟費及服務收入占比不足0.5%。
為了維護好加盟商,避免門店持續加密帶來的“內卷”及盈利壓力,鳴鳴很忙建立了超10000個點位的選址數據庫,同時從選址評估到標準化培訓、裝修指導和日常經營輔導,幫助加盟商實現盈利。同時采用標準化門店運營管理體系,通過”線上遠程督導+ 線下門店督導“的雙巡店機制來嚴格執行標準化,確保全國門店“萬店如一” 。
數字化方面,其打造了覆蓋選品采購、倉儲物流、加盟商及門店管理等全流程的數字化能力。部署數字化訂貨系統,推出了全數字化的倉儲管理系統和運輸管理系統,自主開發門店零售“智能中臺”,布局智能化遠程巡店,進一步提升了運營效率與標準化水平。
未來,鳴鳴很忙可以憑借其品牌優勢、規模優勢以及數字化能力,進一步拓展市場份額,不僅在下沉市場繼續深耕,還可以嘗試向一二線城市的中高端市場滲透,推出更多差異化的產品,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中國休閑食品飲料零售行業的市場規模已達3.7萬億元,預計到2029年將增至4.9萬億元。在過去五年中,中國休閑食品飲料零售行業發生了顯著變化。按在休閑食品飲料零售行業總市場規模中的占比計,雜貨店渠道、超市渠道的GMV占比均有明顯下滑。相反,專賣店渠道在休閑食品飲料零售行業總市場規模的GMV占比大幅提升,且未來五年將持續提升。
盡管搶占了市場先機,但行業競爭日益激烈,挑戰也接踵而至。越來越多的參與者進入該領域,市場競爭愈發白熱化。除了一些傳統的零食品牌加速擴張線下門店外,一些新興的零食量販品牌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競爭對手紛紛效仿鳴鳴很忙的模式,通過優化供應鏈、降低價格、豐富產品種類等方式來爭奪市場份額。
此外,消費者需求的快速變化也對鳴鳴很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健康、個性化的零食產品。他們對零食的品質、口味、包裝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期望。鳴鳴很忙需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快速響應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推出更多符合市場趨勢的新產品。
招股書顯示,鳴鳴很忙計劃將IPO募資主要投入到門店拓展和升級、供應鏈優化及數字化建設等。但萬店規模下,如何修好“內功”、數字化能否真正提升效率等問題,仍是其長期發展的關鍵命題。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